锦江村木屋在当地被称为“木刻楞屋”,是用原始森林最常见的大树为原材料,砍倒即用,不雕、不琢、不锯,而是略施斧砍、锛削,以原木垒垛而就,劈木板块叠搭为屋面,古朴自然,形成了长白山木屋文化特色鲜明、绝无仅有的文化遗产;构成墙体的原木纵横咬合,符合材料及建筑的受力模式,可经百年风霜而不朽,就连烟囱也采用树木剔凿成空筒立直使用。
1、木屋构造
(1)全木骨架:木屋在建造时,首先是在房基地上挖20-30 厘米的浅地基,在房屋的四角分别垫上一块大石头,把最底一层原木铺好后,就可以用圆木逐层垒垛,留出门、窗口,拐角处原木的头伸出墙外约10-15厘米,纵横两圆木相交处,稍加斧剁,削出凹槽碗口,使两木相交处紧紧地嗑在一起(彩插图4)。横木至门窗口时,圆木与圆木之间用“木蛤蟆”垫起,使其垂直、稳固相连。待垒垛高度达到2.6 米时,就不需再垒了,准备好四根整长优质圆木做大梁(柁),选择吉日上梁。上梁后铺满棚板,就可以苫木瓦了。
(2)木瓦制安:制作木瓦的木材一般采用红松或白松,其木质挺拔,疤结少,顺丝耐腐蚀,易劈成片,出瓦率高。先把木材锯成一尺多长的木墩子,用劈刀或铡刀片将木墩子劈成片,薄厚约4-5 厘米,宽窄不一。苫木瓦时要压住缝隙,最后在脊部将木瓦压成垛高约27-33 厘米(8 寸-1 尺)的压顶(彩插图5)。
(3)外抹草泥:用黄泥拌沙土加草,和成泥巴后涂抹在圆木墙之外的木缝和木面,通常称为“上泥”。上第一次泥后,要待其干后再上第二次、第三次,以抵风寒。如果房屋做仓储等不需要保温使用时,则不需要上泥。
(4)枯木烟囱:和东北其他地方的农村住房一样,屋内是要有火炕烧火做饭并取暖,炕垄内的烟尘必须通过烟道和烟囱排放到空气中,木屋同样采用全木质构造做法。村民守在森林,到林里就能找到枯死的空心树干,截取粗细适当、大约3 米多长的一段,用火烧去内部多余部分,修理好后,立在房檐外,底部用石垒或用细一点的空心木穿过墙体与炕相连,把烟导出(彩插图6)。
2、木屋特点
锦江村地处长白山西北麓,北侧为环形山岗,村南侧约二公里为漫江,四周森林面积较大,风景优美,山林物产丰富。正因如此,当地先民靠山用山,发挥了非常实用的聪明才智,创造出如此特点鲜明的地域性建筑。
(1)就地取材:长白山林海之中,树木漫山遍野,早年可以任意锯取,不需要砖、瓦等常规建筑材料;何况在广阔的东北林区,先民深居此处也难于到大山之外去采购,本村小聚落也不值得自己建窑生产。所以,就地取材即是主观发明创造,也是为了适应自然的别无选择。
(2)加工粗放:砍伐树木、加工木材、建造木屋,所用的斧、锯、刀等,都是砍制类的大木工具,砍截端头和砍凿凹槽等过程都是比较粗糙的毛茬,基本谈不上加工工艺,满足了截断和稳固即可。
(3)御寒保暖:冬季的东北地区山林异常寒冷,除了低温之外,还有经常不间断的北风刮吹。火炕主要解决室内升温取暖,挡风就靠圆木和泥巴组合的通常可达30 多厘米的厚墙。此外,屋面冬季的厚厚积雪和室内吊顶,也起到了保温密封作用。
(4)经久耐用。对树木有生活依赖性的当地村民,在建木屋时,自然会选用形态、质地、大小等性能优越的松木,本身具有耐腐蚀和防虫蛀的优点。
(5)造价低廉。林区的村民都有各自林地,自家建房的木材就不用花钱采购,仅有人工和运输费用;实际上,总是跟木材打交道的林区村民,都或多或少会做些劈材盖房的木工活,遇有村民建房,进行村民互助也少了人工费。